水电改造施工施工范围及验收标准
水电改造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
水电改造属于隐蔽工程,是装修工程中重中之重的工序。尤其是水路,一旦发生事故,将会祸己殃邻。
电路安装:
一、家庭装修中,要涉及强电(照明、电器用电)和弱电(电话、音响、网络等)。
电路线在现代装修中一般要求埋暗线,一旦出了问题,维修起来很麻烦,所以,线材就一定要选择比较好的。切记,这部分的钱绝对不能省!!!
二、电线规格的选用:家庭装修中,按国家的规定,照明、开关、插座要用2.5平方的电线,空调要用4.0平方的电线,热水器要用6.0平方的电线。
三、目前电路安装方法大致可分为功能性安装法和分组安装法。
1、功能性的做法:就是说,不用分很多组,只要能达到用电的目的就可以了,这样的做法大多是房产商为了交房提供的水电安装。这种电路安装方法不是很安全,东方美居工长俱乐部建议重新改造。
2、分组安装法:分组安装是指每个空间的照明都要单独分组,每个空间的空调也要单独分组。
电路的施工原则:
一、定位:首先要根据你对电的用途进行电路定位,比如,哪里要开关、哪里要插座、哪里要灯等要求,电工会根据你的要求进行定位。
(定位)
二、开槽:定位完成后,电工根据定位和电路走向,开布线槽,线路槽很有讲究,要横平竖直,不过,规范的做法,不允许开横槽,因为会影响墙的承受力。
(开槽)
三:布线:布线一般采用线管暗埋的方式。线管有冷弯管和PVC管两种,冷弯管可以弯曲而不断裂,是布线的最好选择,因为它的转角是有弧度的,线可以随时更换,而不用开墙。
四、弯管:冷弯管要用弯管工具,弧度应该是线管直径的10倍,这样穿线或拆线,才能顺利。
(冷弯管)
布线要遵循的原则:
布线原则(1)如下图:强弱电的间距要在30---50公分,他们只能作远邻,不能作近亲,不知道什么时候,也不管你愿不愿意,他们就会串门,打扰你的电视和电话。
布线原则(2)如下图:强弱电更不能同穿一根管内
布线原则(3)管内导线总截面面积要小于保护管截面面积的40%,比如20管内最多穿4根2.5平方的线,
布线原则(4):长距离的线管尽量用整管,
布线原则(5):线管如果需要连接,要用接头,接头和管要用胶粘好
布线原则(6):如果有线管在地面上,应立即保护起来,防止踩裂,影响以后的检修
布线原则(7):当布线长度超过15米或中间有3个弯曲时,在中间应该加装一个接线盒,因为拆装电线时,太长或弯曲多了,线从穿线管过不去。
布线原则(8):一般情况下,空调插座安装应离地2米以上电线线路要和煤气管道相距40公分以上
布线原则(9):一般情况下,空调插座安装应离地2米以上。
布线原则(10):没有特别要求的前提下,插座安装应离地30公分高度
布线原则(11):开关、插座面对面板,应该左侧零线右侧火线开关、插座面对面板,应该左侧零线右侧火线
布线原则(12):家庭装修中,电线只能并头连接,绝对不是我们平时随便一接就OK那么简单
布线原则(13):接头处采用按压接线法,必须要结实牢固
布线原则(14):接好的线,要立即用绝缘胶布包好
布线原则(15):你家装修过程中,如果确定了火线、零线、地线的颜色,那么任何时候,颜色都不能用混了。
布线原则(16)家里不同区域的照明、插座、空调、热水器等电路都要分开分组布线,一旦哪部分需要断电检修时,不影响其他电器的正常使用。
布线原则(17):很关键的,在做完电路后,一定要让施工方给你作一份电路布置图,一旦以后要检修或墙面修整或在墙上打钉子,防止电线被打坏。
水路施工原则
水路改造在家庭装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在选材及施工方面千万马虎不得,建议找正规的家装公司来做。如果水管漏水,将会造成家具发霉腐朽,要么就是水漫金山,楼下渗水等等,不仅自己损失惨重还会影响到楼下人的正常生活,您只有 “赔礼、赔钱、赔功夫”。
一、给水施工原则
施工原则(1):家庭装饰中,水管最好走顶不走地,因为水管安装在地上,要承受瓷砖和人在上面的压力,有踩裂水管的危险。另外,走顶的好处在于检修方便。
施工原则(2):水管开槽的深度是有讲究的,确定水管走向的线路后便可弹线开槽,管槽的宽深尺寸一般为管直径的1.5倍,埋置深度应大于15mm。
施工原则(3):冷热水管要遵循左热右冷,上热下冷的原则
施工原则(4):水管铺设完成后,封槽前,要用管卡固定,冷水管卡间距不大于60厘米,热水管卡间距不大于25厘米
施工原则(5):水平管道管卡的间距,冷水管卡间距不大于60厘米,热水管卡间距不大于25厘米
施工原则(6):安装好的冷热水管管头的高度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,只有这样以后安装冷热水开关才会美观。
施工原则(7):水管安装好后,应立即用管堵把管头堵好,如果有杂物掉进去,那就有麻烦了!
施工原则(8):水管安装完成了,需进行打压测试。打压测试就是为了检测所安装的水管有没有滲水或漏水现象,只有经过打压测试,才能放心封槽。
施工原则(9):打压测试时,多层测试压力为0.6MPA,高层测试压力为0.8MPA,加压试验应无渗漏,30分钟左右压力损失不大于0.05MPA;金属及其复合管恒压10min,压力下降不大于0.02MPA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。